|
作者: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
中國是茶的發源地,擁有悠久的種茶飲茶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。數千年來,茶從藥用到食用再到飲用,從滿足身體需求的解渴之飲上升到具有文化意味的舉國之飲,飲茶之風已深深融入炎黃子孫的血脈。
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杯給他們帶來物質和精神雙重享受的茶。那么,人們喝茶主要喝什么呢?
茶葉中具有豐富的化學物質,這些化學成分共同組成了茶葉特有的色、香、味、形。茶葉中主要化學成分包括茶多酚及其氧化物、氨基酸、生物堿、糖類、脂類、有機酸、蛋白質、維生素、揮發性香氣成分等。新鮮的茶葉中一般水分占73%~78%,干物質占22%~27%。
茶多酚總量占鮮葉干物質的三分之一左右,是茶葉中最重要的一類成分,與茶葉品質密切相關,主要可分為四大類:黃烷醇類(兒茶素類)、黃酮類和黃酮醇類、酚酸和縮酚酸類、花青素類和花白素類。茶多酚的含量多少對茶葉的滋味、色澤等有直接影響,茶多酚具有苦味和澀味,茶葉中茶多酚含量越高則苦澀味越重。
茶葉蛋白質總量占干物質量的20%以上,能溶于水的蛋白質有1%~2%,成為水溶蛋白,對茶湯的滋味具有積極的貢獻作用。茶葉中發現并鑒定的氨基酸有26種,有20種是呈游離狀態,其中以茶氨酸、谷氨酸及天門冬氨酸含量較多。茶氨酸是茶樹中一種比較特殊的氨基酸,在其他植物中十分罕見,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種、部位而不同。茶氨酸為白色針狀體,易溶于水,具有甜味和鮮爽味,是茶葉的滋味的組分。
咖啡因是生物堿的一種,在生物堿中含量最高,是茶葉中“提神”的主要物質。茶葉中咖啡因含量因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一般大葉種茶樹的咖啡因含量相對較高;細嫩茶葉較粗老茶葉含量高;夏茶比春茶含量高。
茶葉糖類物質包括單糖、雙糖和多糖,在茶葉中一般含量為20%~30%,單糖和雙糖通常都易溶于水,故總稱可溶性糖,具有甜味,是茶葉滋味物質之一。茶葉多糖約占茶葉干物質的20%以上,包括淀粉、纖維素、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物質。盡管茶葉糖含量較高,但多數不溶于水,能被沸水泡出來的糖類數量很少,故茶葉為一種低糖飲料。
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,也是一種文化。茶湯中有非常豐富的健康功能成分,通過長期攝入,對身體健康有益;同時在茶事活動中,陶冶了性情,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。茶葉中雖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,飲茶者應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茶葉品類,適量飲茶。
作者:劉新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
參考文獻:
[1]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百科.植物產品/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編.—北京:中國農業出版社,2020.5
[2]一杯茶中的科學./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編;中國茶學會編著.—北京: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,2020.4
來源:農安科普 |
|